宝时得: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三年利税超1.3亿元
近日,在德国OBI(欧倍德连锁店)购买电动工具的消费者发现,原来专门摆放知名品牌博世电动工具的专柜被“挤”到了一边。而“始作俑者”却是一个叫做“WORX”的中国品牌。熟悉电动工具行业的人,都知道“WORX”是宝时得机械(中国)有限公司的自有品牌。
台前打赢品牌战、市场战,幕后却是宝时得多年来苦练内功,提升国际化核心竞争力。说到内功,宝时得研发中心专利事务部副经理许立举颇有感触:“从2004年起,公司开始实施以创新为导向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战略,近三年每年研发投入超四千万元,2011年达6400万元,平均每年开发180多个专利新产品。而其产出也是巨大的,近三年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利税超1.3亿元。”
自主创新实现“逆增长”
在初创阶段,宝时得曾经做过贸易、贴牌生产,“这时受社会环境、业务类型的影响,公司也就没有专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许立举表示,“贴牌的利润很低,干得非常辛苦,而且处于整个价值链的低端,所以我们公司一直想着一定要做自己的,而且是优秀的、世界的。”
对企业来说,一旦拥有自主品牌,知识产权工作就必须跟上。从2004年开始,宝时得的自主中高端品牌WORX及ROCKWELL上市。“发展自主品牌,意味着宝时得同很多主要代工客户的关系从合作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这时如果知识产权工作跟不上,不小心就会踩中竞争对手布下的“地雷”,更将影响公司未来发展道路。
目前,经过多年构建,宝时得上下形成了一套如产品生产线一般流畅的知识产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各种业务流程、绩效管理及奖励制度、知识产权培训制度、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等等。
未雨绸缪的功效就是在外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逆增长”。2010 全 年销售3.34亿美元,自有品牌(含自有商标)销售占比74%;2011全年销售3.06亿美元,自有品牌(含自有商标)销售占比81%;2012上半年销售1.65亿美元,自有品牌(含自有商标)销售占总销售80%。
“筑巢”引来“金凤凰”
然而,知识产权工作不仅仅只起到保护的作用,“更是能够推动技术、产品创新”。近期,宝时得刚刚在欧美市场完成铺货的自动割草机就是最佳例证。这种机器可以不需人工操作,割草、充电皆实现自动化。但由于存在巨大的专利屏障,此类产品目前全世界只有寥寥三四家能够出产。
宝时得知识产权部在这个产品开发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前期调研、侵权分析、专利回避设计建议、自主核心技术专利布局等大量工作。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不仅避开了竞争对手的层层专利屏障,并且开发出了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全球部署专利申请40余件,接近最大的竞争对手十余年的专利部署量,并且其中部分核心专利更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专利屏障,保护我们自己的多项业界独创技术。
而且,知识产权“筑巢”还可以引来“金凤凰”。2009年,宝时得曾经书写了一个“全国第一”。当年,宝时得以54件专利整体打包作为抵押,成功获得了银行团队4000万元的贷款。这是我省首次以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并开创了当时国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单笔金额最高纪录。“近一阶段,公司还将以百项专利作为抵押获得数亿元的资 金用于实施企业发展战略”,许立举满怀信心地说。
现在,宝时得的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发展的“宝库”。截至目前,宝时得公司在全球总计申请专利246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94件。国外申请总量达510件,其中发明为301件,PCT申请总量达123件。授权专利总计1513件,其中发明专利273件,预计从2012年开始每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在100件以上。
“内生发掘”造就必胜团队
电动工具行业是一个大牌林立的传统行业,“宝时得的竞争对手是博世、百得等国际品牌,知识产权竞争虽然没有移动通讯、家用电器等行业那么激烈”,但即使没有“明枪”,暗箭总是需要提防的。
在一次行业展会上,宝时得发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抄袭自己的电锤外观,并且公开出售此款电锤。因为对方销售渠道比较少,市面上很难见到。因此在调查取证上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最后,宝时得起诉对方并最终胜诉,对方停止侵权,并给予宝时得一定数额的赔偿金。“这件案子间接推动了我们建立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调查取证方法,以及专利维权的整个流程架构的建立”,许立举认为,除此之外,知识产权中高端专业人才是这项工作的“灵魂”。
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极度紧缺,因此人才招募很困难。“特别是懂技术、涉猎广、业务强的中高端人才缺乏”。为此,宝时得内部建立了完整的培训制度,根据基本专业知识及实务薄弱环节开展人力培训,人员专业能力提升显著,陆续有近10人通过中国专利代理人考试。另外,为进一步提升工程师的海外专利实务能力,还选派优秀的工程师赴国外合作事务所进行短期培训。
目前,宝时得知识产权部包括经理2名,知识产权工程师近20名,知识产权管理师2名,以及多位海外知识产权顾问,涵盖机械、电子、电化学等多种专业背景,其中中国专利代理人近10名。“这支队伍拉出去,来之即战,战之必胜。”许立举表示。
来源:园网 编辑 黄自刚
2012年8月27日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ICP:苏ICP备11065850号-1
电话:0512-62872168 传真:0512-62872168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50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