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重要新闻
南京大学在苏州举行匡亚明实验班招生说明会
2012南京大学政产学研合作论坛召开
 
    2012年5月16日,“2012年南京大学政产学研合作论坛”在仙林校区举行。江苏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焕友,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常州市副市长王成斌,徐州市副市长段雄,淮安市副市长蔡敦成,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殷翔文、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栖霞区区委书记臧正金,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主任黎辉,清华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梅萌,南京大学洪银兴书记、张荣常务副校长、潘毅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吴培亨院士、郑有炓院士、中国工程院张全兴院士、李成校长助理等领导,以及与南京大学展开合作的地方政府领导,合作企业代表,南京大学校外政产学研平台负责人,有关院系、校内研究机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及师生和校友近300人出席了论坛。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院施斌院长,马润、施宏兵,苏州独墅湖高教区科研处处长岳海萍出席了本论坛。
    论坛的第一部分由潘毅副校长主持,杨卫泽书记、洪银兴书记分别作主题演讲。杨卫泽演讲题目为“探索务实高效的政产学研合作 共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 洪银兴演讲题目是“科技企业家的作用及成长的生态”。 论坛的第二部分由张荣常务副校长主持,张全兴院士、蒋跃建副厅长、王成斌副市长、梅萌主任、江苏南大苏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邦等嘉宾围绕协同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研讨。在讨论中,嘉宾见解独到,台上台下互动频繁,掌声不断,气氛活跃。 
    为表彰在南京大学政产学研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政产学研平台负责人和校外合作单位,在论坛上还举行了“南京大学政产学研合作奖”颁奖仪式。对南京大学新校区和南大仙林科学园建设给予鼎力支持的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获得“南京大学政产学研合作特别奖”,7个平台负责人获得“南京大学政产学研合作贡献奖”,施斌院长等7个平台负责人和苏州独墅湖高教区等14个校外合作单位获得“南京大学政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编辑/摄影 施宏兵)

论坛链接〉〉
 
    杨卫泽演讲题目为“探索务实高效的政产学研合作 共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杨卫泽介绍了南京在推动协同创新方面的思考和举措,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突出“利益捆绑”,通过市场化的合作机制,激发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量。二是通过共建大学科技园、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共建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措施,提升科技创新和创业孵化的成活率与成功率。三是推动大学城转型为科学城,全力打造以创业创新为主导功能的城市新区。四是建立健全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为企业与学校合作提供服务与支持。杨卫泽强调,只在南京能在科教与人才资源的“转化”上不断突破,那么南京的发展,就必然会像孙中山先生所预期的那样,“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洪银兴演讲题目是“科技企业家的作用及成长的生态”。洪银兴指出,今天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的新发现直接推动技术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新突破直接推动产业创新,如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我们要推动产生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进步模式,把技术创新提升为科技创新。
    在当今世界,发展创新型经济最缺乏的是科技企业家。所谓的科技企业家不只是具备企业家的一般要求,还需要有特定的素质和功能,尤其是科技和人才视野。在科技创新背景下科技企业家进入科学新发现孵化为新技术的阶段,其基本职能是对产学研多个主体进入的创新活动进行组织协调。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关键在于:企业在大学和科学家那里发现有商业价值的新思想就提前介入,为该项目研发提供风险投资和市场信息,支持其将新思想往前走,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并进行新技术孵化,直至研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 
    洪银兴强调,无论是以科学新发现为导向还是以市场为导向,实际上都需要科技企业家的行为导向。科技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科学新发现的导向,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市场导向。企业家会以其理性的行为对这两种导向进行引导和衔接。以乔布斯的“苹果”模式为例,科技企业家可能引导消费者行为,企业家行为实际上是创造消费者。科技企业家的责任与使命在于:依靠创新实现企业价值提升,创新出人民得到福利的新技术,以国家目标(主要是产业政策)导向,也以自己的创造影响国家科技目标和相关科技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企业家的文化是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企业家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演讲最后,洪书记对南大创新平台提出了新要求:快速升级到释放能量的阶段;注重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等标志性成果;科技人员在与企业合作中实现科技创业,努力成长为科技企业家;着重吸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在成果转化和服务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自主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结合。 
    蒋跃建介绍了省科技厅对产学研工作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以及围绕协同创新计划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下一步工作安排。张全兴结合自身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再到创办南大戈德环保的创新创业经历,介绍了协同创新的感受和体会。王成斌根据自身在校府间身份转化的经历,提出了政府、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职能定位。梅萌介绍了清华科技园创办18年来“聚集、聚合、聚焦、聚变”的理念,提出了“全面科技服务商”的新概念,在与归国创业人员互补、互动、互惠、互利的合作中实现双赢。刘建邦强调了资本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好的风险投资带给团队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经营理念,前瞻性的商业规划,实务性的操作技巧。
  •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ICP:苏ICP备11065850号-1

    电话:0512-62872168 传真:0512-62872168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50号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