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重要新闻
“科技创新与基本现代化”报告会在南大苏州研究院举行
与往年相比,本届阅读节特别聘请了10位领导和专家作为顾问,听听他们说该如何阅读———
全民阅读也要“转型升级”


  昨天,2012第七届苏州阅读节正式开幕,全民阅读活动10位特聘顾问之一的中国图书馆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导师王余光也来到苏州。作为一名苏州女婿,王余光几乎每次都来参加苏州阅读节,而另一位特聘顾问———中国阅读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徐雁也于昨天来苏举办讲座。他们将如何指导大家来读书呢?

  全民阅读家庭氛围很重要

  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在举办阅读节,王余光认为,2005年起步的苏州阅读节在国内来说是“办得好的”。王余光说,主要是因为苏州图书馆做得不错,在全国属于“明星馆”,而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心脏”,起着关键的作用。王余光还就“全民阅读”的话题给苏州提了一些建议:首先要办好各级图书馆,为市民提供优良的阅读场所。另外要促进家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尤其要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因为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元素,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重大,“比如可以办一些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家庭的图书消费和投资等”。
  昨天在苏主讲了“苏州的藏书和读书传统”的特聘顾问之一徐雁对于“全民阅读”也颇有心得。他认为,当下社会处于转型期,“全民阅读”也应该“转型升级”。他说,以前很多专家都是为市民提供书单,让大家去读,“但老实讲,真正读下来的又有多少呢?这里面缺少对阅读人群的仔细划分。我主张‘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制定读书计划。”去年,徐雁编写的《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和《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出版问世,从阅读方法、书目、导读还有书店、传媒等各个方面为市民进行“文化科普”,为不同人群的阅读提供指南。
 
    “苏州藏书地图”将再现藏书盛景
  

  苏州自古就有深厚的读书传统,王余光说,苏州人的特点是,有了钱之后喜欢刻书,投资在书上。徐雁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苏州旧时有“刻书赛积德,藏书胜藏金”之说。
  江南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庶,造成藏书读书之风盛行。苏州拥有史上全国最多的藏书家,藏书楼自然也是遍布全市,只是现在大多看不到了。为此,在王余光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苏州图书馆合作,计划研究制订一份“藏书地图”。结合历史资料与实地调查,考据出各个藏书楼的具体位置和历史沿革,将苏州的藏书盛景再现在电子地图上。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制定好规划,并进行了初步调研。
 
     阅读将走向电子还是回归传统?
 
      日前,上海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上海市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1000名12周岁以上的受访市民中,50.1%的人选择传统纸质阅读,47.5%的人选择数字化阅读,二者比重相差不多,其中,选择数字化阅读比例最高的是21-40岁的青年群体,占66.2%; 而选择纸质阅读比例最高的是61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占85.1%。而从学历上看,选择数字化阅读的比例随着学历的提升而增多,大专及以上群体选择数字化阅读比例最高,占57.5%;初中及以下群体选择纸质阅读比例最高,占67.4%。
      对此,王余光不否认电子书阅读队伍渐趋壮大的趋势,但他显然更偏爱传统纸质阅读。他认为,一般的大众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和青少年阅读,“还是纸质书比较好”。他说,以iPad为例,它的内容包罗万象,电子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时候孩子看几分钟电子书就去玩别的去了,而且有了iPad后,孩子与父母的互动大大减少,和真实的社会接触减少,对他们的成长也是不利的。王余光说,网络给阅读带来了方便,但也让阅读变得更碎片化、浅显化,所以他提倡适度远离网络,“让阅读回归传统”。
                      记者 刘 欣
《苏州日报》2012年4月24日
  •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ICP:苏ICP备11065850号-1

    电话:0512-62872168 传真:0512-62872168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50号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