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一行访问高新院
2011年12月12日,中科院院士、化学化工部主任、南京大学陈洪渊教授一行来访高新院,随行的有南大化学化工学院徐静娟教授,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樊春海、黄庆研究员。上午在施斌院长的陪同下,陈院士一行在南大苏州高新院与独墅湖高教办陈龙副主任和科研处岳海萍处长等进行了座谈。
施斌院长首先介绍了南大(苏州)高新院的发展情况,随后陈院士等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及质谱仪等产业化项目的情况。陈龙主任在听取了陈院士等的成果介绍后,详细介绍了高教区政产学研资介的新型模式,并对陈院士的项目产业化寄于很大期待。岳海萍处长就园区具体政策等与陈院士一行进行了充分交流。
座谈会后在施斌院长的陪同下,陈院士一行参观了高新院及相关产学研平台及科教创新区展示厅等。(施宏兵 供稿)

新闻链接 〉〉
陈洪渊 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现为南京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1981-84年为联邦德国Mainz大学访问学者,其后曾分别获德国DFG、DAAD、VW-Stiftung等基金的资助多次以访问教授或客座教授进行中短期的合作研究。现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主任。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化学化工学部主任,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测试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江苏省质量协会副理事长;《 Science in China》、《中国科学 化学辑》、《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 Res. in Chin. Univ.》四刊副主编;《化学进展》、《分析科学》、《色谱》等杂志的编委或顾问编委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兼职教授。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常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委委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成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部、学科评委;江苏省质量协会、学会副理事长;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曾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电化学委员会国家代表(1991-1994)。 长期从事电化学分析基础、仿生催化、生物电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微全分析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卓有成就。主持完成了国家、省部委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5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和973纳米科技项目课题和与基金面上项目等。迄今已发表论文640余篇, H因子为46;专利7项;合编著译书6册,百科全书或专著4专章;《21世纪化学丛书》和《10000个科学难题(化学辑)》主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2)、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 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2006)2项,国家教委(1998)与教育部(1999)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2004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主研方向:仿生催化、生物电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和超分子电化学、超微电极与生物分子电子器件、微全分析系统等。 Bionic catalysis, Bioelectrochemistry, Chemicobiology, Nano and Supermplecular Electrochemistry, Ultramicroelectrodes and Biomolecular-electronic Devices, Micro-Total Analysis System.在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微纳流控生化分析集成系统》,973项目课题《仿生智能纳米复合材料:智能材料体系界面中物质传输、能量转化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流控芯片细胞电化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