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脚步从不停歇
——“千人计划”入选者及其非凡故事
韩森 三次“归零”为创新
美国“研发100奖”素有“产品研发诺贝尔奖”之称,从1962年起该奖项每年都评选出当年最具创新和技术意义的100个上市产品,获得历届奖项的产品包括宝丽来胶卷、自动柜员机、液晶显示屏、打印机等。

在“美国研发100奖”获奖名单上,记录着一位中国人的名字,他两度获得该奖项,创下了华人在美国工程界的奇迹。
这位中国人的名字叫韩森,与他的杰出成就相比,他“三度归零”的不懈追求同样让人称道。
韩森,1961年出生。师从中国著名科学家蒋筑英教授。在国内完成光学硕士学位后,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归零”——他决定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一切从头开始,韩森以超乎常人的勇气,从语言学起,经过7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客座研究员。
韩森的第二次“归零”是到美国创业。从德国到美国,已经彻底适应德语环境的他开始了新的语言训练。虽然是以博士身份到美国工作,但韩森却愿意下车间从最基本的拧螺丝做起,他说:“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产品,发挥产品的最佳性能。 ”
人生的第三次“归零”发生在2009年。在美国,韩森不仅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次归零源自内心的梦想——要为“中国创造”出一份力。当年,韩森落户园区(南大苏州高新院内),创建了苏州慧利仪器公司,以微纳米检测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把国际最前沿的光学检测技术产业化。
不断“归零”,是创新的脚步从不停歇。多年的耕耘,韩森取得了骄人成绩。作为专家学者,韩森曾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和分会主席14次,并担任了国际光学主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德国《物理》、《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及中国《纳米技术》杂志的编委,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论文40多篇,两次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主席给予的致谢证明,5次获得科技进步奖。
谈及在苏州开始的创业新旅,韩森说:“高精密检测行业在全球约有80亿的市场规模,我们的期望是能够用3-5年的时间实现40%的市场占有率。”
作者 廖勇斌 桑晓东 钟宁 小康
《苏州日报》摘编 2011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