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重要新闻
南京大学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研讨会召开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看望匡亚明实验班首批18名同学
 
    光明网苏州讯 今天下午,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来到苏州中学看望匡亚明实验班首批18名同学。陈骏校长指出,在目前应试教育下,希望通过匡亚明实验班的成功实践,探索一种全新的招生和人才选拨机制,推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
  作为南京大学和苏州中学共同合作的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匡亚明实验班实行2+4模式教学,即在苏州中学学习两年后无需高考直接进入南大学习。今年秋季开学到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18名同学已逐步适应并喜欢上这样的学习生活节奏。马逸凡翻开自己各科的课堂笔记告诉记者,因为不用应试,他们学的内容更广、更灵活、也更全面,但每天的课程安排得很满,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陈骏校长与匡亚明实验班18名同学合影
 
  在仔细查看了实验班的教室和活动室后,陈骏校长来到学生中间,亲切地向大家了解课程适应情况和学习状态。还积极与苏州中学校领导以及匡亚明实验班的老师们进行交流讨论。详细了解实验班特别配置的优秀教师队伍后,他满意地表示,匡亚明实验班的教学阵容非常强大,堪比国外顶尖高校的培养模式,这对学生未来成材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虽然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但陈骏校长仍对18名学生提出了要求:“首先要打好基础,高中阶段仍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阶段,其必修课所提供的基础知识对以后的学习研究很重要;其次要全面发展,在创新力、公民意识、人文素养等方面将自己培养成一个适应于社会的优秀人才。”
据悉,匡亚明实验班的 18位同学明天将前往南京大学进行为期四天的“印象南大”游学活动,通过参观校园、学长座谈、新生研讨课、教授讲座等形式,提前感受南大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记者 李锦 通讯员 陈敏  
         2012年11月19日《光明网》
 
 
老师不断琢磨怎么教,学生个个“我要学”
这个实验班学习“很探究很紧张”
 
    苏报讯 今起,苏中南大匡亚明实验班的18名同学将首次赴南京大学游学。“游学并不意味着轻松,它不过是又一种学习形式。”已习惯了“压力山大”、学习紧张的同学们,对于今天开启的游学南大作了这样的注解。
  今年9月首度招生的苏中南大匡亚明实验班,由南京大学和苏州中学联合办学,育才模式为“六年贯通式”,学生前2年就读苏州中学,后4年进入南京大学本科学习,中间不需要参加高考。首次招生最终有18名学生进入实验班学习,其中有5名是女生。
  开办这个班的目的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它的课程设置与普通的高中不同,在重视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此育人目标使这个班教与学的方式都有了变化。黄厚江、倪振东分别教实验班的语文和数学。他们说,教这个班真是一种挑战,规定动作少,自选动作多,要不断琢磨怎么教,因为不是简单的教会,而是要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虽然两位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但两人的课都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学会思考”上,“学会思考与表达,学会在思考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然后努力去解决问题。”他们说。
  实验班被安排在苏中科技楼四楼的一间普通教室。昨天,记者走进这间教室时却发现了它的“不普通”。18个人的教室,绝对的小班化,教室的四周显得有点空,而教室的墙上却有点满,贴着许多同学的学习安排、学习总结和感悟。细细看,“这个双休我要做39页数学作业”、“今天写阅读报告,接下来去听竞赛班的辅导课”……快节奏、“我要学”的气息扑面而来。同学们告诉记者:全班18人不管家在苏州城区还是县市,一律住宿;用的教材除语文与普通班一样外,数理化都是特定的,上课的进度特别快,基本上一课的容量是普通班的3倍,而且课程内容开放、多讨论,“非常探究”;刚开始同学们的自学意识并不很强,现在已是越来越厉害,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但课后同学们都抓得很紧,拿晚间来说,9点半的夜自修结束后,还有不少同学继续学,直到晚上10点多,甚至熄灯。到了双休,同学们经常会“潜”进竞赛辅导班“蹭课”。同学们因此也感叹:大家都是好学生,压力真是蛮大的。
  看到同学如此好学,昨天来苏中看望他们的南大校长陈骏特别高兴。他鼓励同学们好好学,力争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今明两天,18名同学将在南大游学,两天中他们将被分成4组,参观南大的实验室,同陈骏校长为他们选定的南大导师交流,听取导师的学习建议。此外同学们还将走进南大强化班,与强化班的学生一起听课,提前感受大学生活。
记者 夏禾  
         2012年11月20日《苏州日报》
 
 
南大校长访问苏州中学寄语“匡亚明班”准大学生
应充分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报讯 “你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保持学习的兴趣,充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判断力和表达力。”昨天下午,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一行访问苏州中学,特别看望了南京大学·苏州中学匡亚明实验班的师生,对于实验班18名不用参加高考的同学,陈校长提出了“五个力”的期望。
  今年九月,采取“2+4”高中大学6年一贯直通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南大·苏中匡亚明实验班正式开学。首届18名学生在苏州中学完成两年高中学习,通过考核后免高考直接赴南大匡亚明学院就读本科。陈骏校长此次苏中之行的第一站就来到匡亚明班的教室看望这些南大“准大学生”。他寄语同学们,打好扎实的高中段学习基础,利用绕过“高考”的优势,充分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开学两个多月来,备受关注的南大·苏中匡亚明实验班的教育教学模式已渐渐明朗,整个理念与陈骏校长的期望可谓非常契合。除了周三,每天上足8节课,周六还有竞赛辅导,数、理、化、生、英同样要期中考试,可以说这些同学的基础学科能力一点不输同龄人。同时,因为“绕开”了高考,机械的题海战几乎不存在了。“相比普通高中,我们的作业量不大,但难度不小。做题很少,但经常要写读书报告、生活解读笔记、研究性学习报告等等。”匡亚明实验班的班长杨依霖告诉记者。虽然倾向理科,但匡亚明实验班的文史课程安排也不少。只不过语文的考试是论文答辩式的,每堂课都有课前演讲。历史课采取了分组学习模式,最近的主题是“古希腊文明和中国先秦文化”,每个组都要完成万字以上的研究性报告……
  男生赵嘉成的最大感受是“不单是学习方式,学生的管理及各种活动也都强调学生自主,老师极少干涉参与。”他告诉记者,这次接待南大校长的欢迎辞、主持、教室及会场布置也基本都是同学们自己完成的。女生陈卓妍和记者提到了“导师制”,语、数、英、物、化五门主要课目设“五大导师”,每个导师带三四个学生,“遇到各种问题都可以约谈导师。我的导师是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同学们还透露说,本周他们还有一次为期四天的“南大修学游”。
记者 小方  
         2012年11月20日《姑苏晚报》
  •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ICP:苏ICP备11065850号-1

    电话:0512-62872168 传真:0512-62872168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50号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